茶叶、米荞、蜂蜜、手工艺品、民族服饰……走进西盟佤族自治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琳琅满目的各类农特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网红主播”正通过线上平台推广销售,一派红红火火的发展景象。“这些农特产品都是西盟县各乡(镇)自产自销的产品,集中通过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推向全国各地。”西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靖超欣喜地说。
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断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近年来,西盟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强化扶贫导向,以农副产品培育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为突破点,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打通农村电子商务的双向流通渠道。目前,全县通过农村电商普及培训和电商创业主体孵化461户建档立卡户,并以“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与50户个人电商主体签订帮扶协议,与14家企业(合作社)达成帮扶签约合作,电商承办企业不定期向全县各乡(镇)、企业(合作社)征集库存农产品情况,并通过“实名农户”“西盟微生活”“西盟乐购”“西盟同城”等相关平台帮助销售,电商巩固脱贫成效日趋显著。
“以前,西盟县的村庄交通不便,许多优质农特产品藏在深山人不识,加之本地需求量小,群众产出的产品只能围着农贸市场或经销商转,经常出现滞销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群众的收入。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就想通过电商服务平台,帮助群众把农特产品推出去,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西盟县工信局副局长李振鸿说,对此,西盟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搭建平台载体,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分别建立了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服务中心、7个乡(镇)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及22个村级服务点,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平台搭建以后,我们不断完善农产品品牌和供应链建设,在打造好米荞、莫窝茶饼、安得利灵芝、冬瓜猪制品等农产品品牌的同时,完成了区域公共品牌名称选定、网货摸底等工作,大力推进本地传统商贸企业电商营销。”李振鸿介绍,目前,西盟县在实名农户平台开设西盟特产馆1家,微信小程序开设西盟佤乡店铺1家,上传32款产品;协助西盟县电商主体开设128家店铺,46家实名农户商城、10家淘宝店铺、41家拼多多店铺、20家快手小店;整理完成西盟县网商人才(企业)名单,全县正常经营的企业共有52家。
与此同时,西盟县还积极培育和发展文旅网红电商,大力实施电商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先锋强志乡村领头雁”电商人才培训和举办网红大赛等,为全县发展文旅网红电商奠定基础。此外,通过整合县域现有的物流资源,完善“一县一中心、一乡一站点、一村一网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仓配一体化+共同配送”高效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