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宜良县以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电商”新路径,引领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富民增收的发展优势,全力推动电商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乡村振兴。
投入先行,搭建电商平台。深入实施“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全力推进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全县116个行政村实现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物流网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农村淘宝运营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产品展示馆及72个村淘服务站,建成并投入运营一厅两院三区的“互联网+创业园”。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7年以来,对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网上交易业务量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符合互联网+创业园入驻条件,在创业园进行孵化培育电商企业和网店,给予减免房租优惠,筑巢引资。目前,已入驻中小微企业30家,引入创业项目12个,经营涉及行业19个,培育50家以上中小企业。
图为新建成的宜良“互联网+创业园”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组织引领,延伸党建触角。坚持把支部建在农淘产业链上,组建互联网+创业园联合党支部,同时加强农淘链上党支部建设指导,发挥党组织在电商领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支部+企业+电商”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抓好产业脱贫,指导竹山镇干塘子、耿家营乡尼龙村发展中药材重楼种植,扶持尼龙村委会养蜂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培育和壮大农村生态农产品,拓宽经济发展新路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全县有50余名党员积极投身电商创业,100余名党员聚集在电商产业链上。通过实施“支部+企业+电商”,全县青花、苹果、核桃、大棚香菇、苹果、香春、核桃、板栗、蜂蜜等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累计网上交易37.4万笔订单,交易金额3698.53万元,带动一批农村青年创业,解决贫困户就业200余人,真正实现“党旗飘起来、支部领起来、电商动起来、群众富起来”的新路径。
服务跟上,建强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以互联网+创业园联合党支部牵头,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镇村党员干部电子商务知识科普培训7次;组织乡镇负责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及创业青年赴重庆参观学习;邀请专家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知识培训,每个村培养1名有志于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的党员带头人;同时,结合农产品网络营销特点,充分运用颐高“互联网+创业园”平台,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工程,将每月最后一周确定为农村电商培训周,重点培养新型农业和互联网社会“新农人”,加强对业务营销、网店装修、售后服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截至目前,已累计受训200余人次,为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优质人才。
图为宜良“互联网+创业园”牵头举办农村淘宝合伙人培训班
一体推进,破解营销瓶颈。采用政府背书形式,把宜良优质、名特、暂无营销品牌的农特产品,共同组合打造宜良电子商务地方标识品牌,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牌争创、产品包装、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营销宣传策划等工作,打造“一乡一品”、“多村一品”、“一村一品”生态品牌,依托淘宝、天猫、特色中国、1688产业带等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种养殖大户开展优质生态农产品、地方特产的网络零售和批发业务,同时立足县域本土电商平台企业,全方位进行宣传、推广,扩大电商影响力,拓展营销瓶颈,将农特产品卖得更远更好,实现农户提质增收。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