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资讯 > 公共服务

以电商新引擎激发农村脱贫新动能

2020/9/30 15:44:14 人评论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政协新闻

随着“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9月22日至25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省工商联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电商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助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是为省政协今年11月召开的专题协商会议做准备。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建水县、元阳县、蒙自市,对当地电商产业园建设情况,电商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红河州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建水山水福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组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成熟稳定销售渠道和大型果蔬冷链物流的电商综合枢纽物流公司。该公司上行对接全国各大机场,助力“云品出滇”,下行服务地方和乡镇乡村,助力“山货进城”和“网货下乡”,把“阳光玫瑰”葡萄和建水红薯两项核心竞争力产品做到了多项第一和标准化。但目前,公司的核心人才团队大部分来自上海和深圳,本土电商人才匮乏。

在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调研组了解到,合作社除了帮助社员销售外,还通过电商和超市专供等方式积极为果农找销路。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2015年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水果占比不到10%,从2019年开始,电商平台销售的水果占到50%以上。

据了解,2019年以来,红河州把“大抓电商”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构建“州级创平台、县级做园区、乡级建站库、村级布网点”的电商体系,努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目前,红河州11个县市被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中央资金支持1.55亿元,实现全州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成功探索推广城乡高效配送“统仓共配”模式,共配平台企业建成3个货物中转分拨中心、13个县域运营中心、116个乡级物流服务站、1206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投放新能源物流汽车326辆,物流服务覆盖全州90%以上行政区域。此外,积极探索多元化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整合优化社会各类资源,构建起“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产业链模式,促使供需双方有效接轨,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支持龙头电商企业构建“企带多村、一店带多户、一人带多人”等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委员们认为,目前,红河州电子商务进农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三农”小生产“短板”,但仍然面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高、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尚未真正打通、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在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委员、专家们围绕目前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纷纷建言献策。

省政协常委、云南合众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亮建议,应甩掉高投入建平台观念,借船出海,集中全州的力量将农特产品资源集中打包,依靠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平台的力量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卖产品最终是卖文化、卖意识。”刘亮还建议,要深挖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做好直播内容的创意策划,带动直播营销形成有效流量市场。此外,要充分用好大数据,做到精准分析,精准获客。

赵春山委员建议,进一步对接第三方平台与线下传统销售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及传统媒体渠道,广泛开展农产品精准营销和品牌宣传,实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升级;引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快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和产品;建立分层分级电商培训体系,加强电商人才培养,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智力支持。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