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资讯 > 公共服务

“十三五”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

2020/12/16 15:30:48 人评论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1215日上午,“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本场发布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粮食和储备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十三五”以来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波在发布会上介绍,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即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全省着力培育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进一步作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推动云南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革命性转变。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充分肯定云南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所作出的贡献,要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打造,为云南农业发展设立了新的更高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走出去步伐,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据胡波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23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93万亩。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全国第14位,今年产粮1896万吨,产量、单产都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2019年,全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06万吨,全国排名由2015年底的第11位提升到第7位;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甘蔗、茶叶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056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3038亿元,全国排名由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菜篮子、果盘子产品品类丰富、供应充裕、价格平稳,有效满足了省内外供给。

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我省开展了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个特色县创建,推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产业基地建设,开展花卉、蔬菜两个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连续3年高规格评选表彰“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努力推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形成了一批“绿色食品牌”拳头产品集群;2019年,全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产品5590个、登记企业1951家,较2015年实现翻倍增长;绿色食品有效认证产品1746个,全国排名提升到第8位;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169张,全国排名提升到第6位;全省有机茶面积52.5万亩,全国排名第1位;有机蔬菜面积9.75万亩,全国排名第1位。“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出口额达47.8亿美元,居全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1位、全国第6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9%

农业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十三五”以来,我省在贫困地区培育形成26个扶贫主导产业,形成了“县县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基本格局,对有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培育各类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5万个,基本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有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达10771元,其中,来自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占比达46.7%,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从“十二五”末的3279个增加到2019年底的4240个,销售收入从1967亿元增长到3009亿元,增幅达52.97%。农民合作社达6.2万个,家庭农场达2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1万个,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十三五”以来,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提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农业生产、粗精加工、农旅休闲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一大批“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十三五”期间,我省各级国土、水利、林草等相关部门,也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积极贡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