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氛围浓厚的茶室里,一名年轻的傣家女子唱着婉转动听的赞哈为客商泡茶,把云南的优质茶叶和傣族的优秀民间艺术,一起推介给客人。这是记者4月10日在勐海县勐海镇曼中村看到的情景。
独树一帜的赞哈+茶产业模式
从6岁起就开始就学习传唱傣族赞哈的村民玉叫,近年又在村里创办了茶厂,独具匠心地以赞哈+茶产业的模式开启创业之路。尤其是步入了电商平台的销售模式后,让自己茶叶的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带领着周边的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的同时,反哺赞哈艺术,成为了民间艺术和群众致富的双料带头人。
“小时候虽然家里也有一片茶地,但生活并不富裕。”玉叫说,她还不满20岁就到勐海县城去打工,由于多年来一直在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岩帕老师学习章哈唱法、傣文书写、傣民族典故,傣族历史传说等传统技艺和文化,虽然也获得不少荣誉,但她也需要通过创业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滋养这些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她主要还是跟着勐海县一些著名的茶人学习做茶。
2016年前,她在村里办起第一个茶叶初制所。从加工自家茶地的茶叶开始,到逐步收购本村村民的鲜叶加工统一销售,再到创办茶厂,从出售毛茶到初制、加工茶叶成品到市场销售,玉叫在艰辛的创业中逐步小有成就。
“多的时候一年也能有十多万元的纯利润,但是赚到钱很大一部分又用在赞哈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玉叫介绍说, 2012年勐海县赞哈演唱传习所成立时,就让她担任了演唱队的队长。除了做好传承外,还要带领赞哈队去四处演唱,但茶叶经营也没有落下。2014年的4月在她的第一张章哈演唱专辑出版后,当年6月,她就被意大利茶叶协会邀请到该国参加了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回国后,玉叫在当年9月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举办的争奇斗艳少数民族争霸赛,最终进入10强并荣获优秀歌手奖。紧接着12月,她又参加云南省曲艺展演,荣获二等奖,同时荣获了最佳演员奖。为将章哈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更大范围地向外界传播与推广,玉叫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文化项目的申报。2015年,她把自己租了作为茶叶店的商铺二楼打理出来,设立了个人命名的赞哈传习所并举办培训班,大力培养传唱人。至今已经培训了215名赞哈学员。
2017年,玉叫又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赞哈的州级传承人,并于2018年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聘为章哈授课老师。
由于她可以随时随地用赞哈的表演形式,向外来客商推介茶叶,并将傣族赞哈植入到了茶艺表演中;又可以在演唱赞哈的同时,推广云南茶文化,这样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与茶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赞哈+茶叶发展模式。
为传统产业插上电商翅膀
“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其实2016年也是发展的一个瓶颈期。”玉叫对记者说,之前走的一直是手工作坊加实体店销售的传统路子,到2016年的茶叶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就就似乎再有提升了。但就在当年下半年,通过一个在电商平台工作的朋友启发,决定大胆尝试的她就在对方的指导下,开始将自己的茶叶产品进驻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要入驻电商平台,就必须要一整套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生产规范认证,以及相关的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障。”玉叫说,看准了电商平台的她也就在这样严苛的要求下,完成了茶厂的现代企业体系改造,并且为自己的茶品注册了“同昌黄记”品牌,成效也很快就得以显现。2017年她的茶叶销售额就达400万元。由于2019年以来勐海县大力推进勐海茶电商品牌培育,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出台各类电商扶持政策在,勐海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精心培育下,茶叶线上销售额猛增。至2020年底,她已经组建起了一个线上10人和线下20人的销售团队。尽管受疫情影响,依然创了下线上销售额超过600万元,线下销售也达500万元的业绩新高。
与此同时,玉叫还与布朗山章家村、勐宋曼吕村、大安村、勐阿纳丙村的13户建档立卡户建立了稳定的收购协定,每年兜底收购这13户人家的茶叶,并让这13户人家在2020年即户均增收2万元。
“我的目标当然不满足于年销售额上千万的业绩,未来应该是3亿元左右,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的茶农致富奔小康,也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推动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玉叫自信满满地说,因为她的赞哈+茶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插上了电商的翅膀,而且有了正确的腾飞方向。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