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普洱市多举措支持烟草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持烤烟产业发展,稳定核心烟区。全市规划基本烟田稳定在90万亩左右,核心烟区面积45万亩左右,年种植烤烟面积37万亩左右,核心烟区优质烟叶产能占60%以上,重点打造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按板镇、振太镇,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等重点种烟乡(镇)。支持发展大乡(镇)、大村和集中连片种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财政补贴扶持力度,引导支持烟农合作社、种烟大户等主体开展土地流转,确保核心烟区内流转土地的50%用于烟叶种植。拓宽烟农增收渠道,通过“合作社+烟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的发展模式,推动发展“烟草+玉米”“烟草+蔬菜”“烟草+水果”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在烟农自愿的原则下,统一开展商业补充烟叶保险,力争将烟叶种植保险提高到每亩最高赔付额1500元,持续降低烟农种烟风险。
全力支持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突出田、水、路、机综合配套,以百亩以上连片区域为实施单元,以烟田水利设施、机耕路、土地整理、建成项目维修为主要建设内容,推进“好田好地种好烟”。大力推广新能源烤房建设,在基本烟田范围内,根据实际需求新建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电能烤房、生物质燃料烤房、烟夹、生物质燃料加工线等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烟区设施提档升级。
同时,加快数字烟草农业建设,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户信息、烟田信息、生产要素信息以及烟叶质量追踪管理的自动采集;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烟叶生产和经营提供实时动态跟踪和精准服务,落实烟叶生产质量保证和改进措施,促进烟叶质量不断提高;建设完成烤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实现对种植烟叶土地规划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烤烟种植向适宜区集中,保证土地轮作制度的贯彻实施,为提高烟叶质量奠定坚实基础。(马洁)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