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资讯 > 重点农产品

永德县大雪山乡 种坚果找出路脱贫奔小康

2020/12/16 15:58:47 人评论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走进永德县大雪山乡大棕箐坚果种植园区,果树郁郁葱葱,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在200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大雪山乡规划大棕箐为坚果种植示范区,并于2003年开始种植坚果,经过10多年的发展,累计种植坚果面积1.1万亩,既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又绿化了荒山,林下套种咖啡、药材及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附加值,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园区创建过程中,为了便于管理,34户农户陆续搬迁至园区内定居,其中,有这么一对夫妻,男主人王光发、女主人余桂花,于1998年随同父辈到大棕箐种植甘蔗,随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毅然跟随乡党委政府的规划,开始种植坚果。他们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大棕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荒山变绿了、曾经的泥土路硬化了、曾经的房子变好了、曾经的大棕箐变得更美了,他俩的生活也在这些变化中转变。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父母辈到现在,王光发家累计种植坚果80余亩,但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种植时间早,且坚果品种较多,有些果树长势喜人,但挂果少;有些果树挂果虽多,但果形小,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大雪山乡党委政府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前研究,积极对接,邀请上级行业部门进行指导。近年来,依托临沧市林科院坚果研究所,每年到大雪山乡进行坚果体质增效培训,并到园区进行现场教学,对嫁接、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培训,让果农在家门口就能聆听到市级专家的讲解,破解了挂果少、果形小的难题。王光发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且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了当地在坚果嫁接方面行家里手,每年坚果嫁接、改良收入5万元左右,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他家80多亩果树目前也投产了一部分。

经过夫妻俩辛勤的耕耘,现生活得到了改善,2017年,盖起了3层小洋楼,还获得了建房补助,入户路建设也得到了上级补助的水泥。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深知,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于是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而且还是夫妻二人一起申请入党,争当先进模范,两人于201610月向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相互“攀比”谁更优秀,经过党组织的考察,两人于20197月成为了正式党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大棕箐园区的成功,让大雪山乡找到了因地制宜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2014年,大雪山乡依托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石漠化整治等项目,又建立了帮控山园区、曼来村大红岩示范点及大平掌村硝塘沟示范点3个重点园区,发动群众累计种植坚果15.07万亩。

发展产业扶贫,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种植面积上来了,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如何让坚果成为“脱贫果”“致富果”?销路是关键,大雪山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坚果初加工企业,目前,该乡共建初加工厂4个,青皮果收购厂1个,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抗风险能力,解决了群众坚果销售后顾之忧,2019年,全乡实现坚果鲜果产量5687吨、产值8620万元。王光发高兴地介绍,现在坚果不愁卖,近两年自家每年采摘青皮果3吨左右,收入4万余元,坚果成了大雪山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产业。

 


相关资讯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